欢迎来到山西焦煤官网    
  •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▼ 企业邮箱▼
情牵太和年
发布时间: 2025-01-17 15:47:40     作者:张 丹      来源:山西焦煤网      点击次数:
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岁末的风,宛如一首悠悠的思乡曲,悄然拨动着心弦,将我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亲切的安徽省太和县,那是珍藏着我童年新春华章的厚土,承载着我最温暖、最醇厚的眷恋与深情。

太和的新春序曲,总是在腊月的晨风中奏响第一个音符。当第一缕炊烟袅袅升起,混合着炸货的香气悠悠飘散,整个小城便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又喜悦的氛围之中。在姥爷家的小院,新春的筹备似一场盛大的仪式,正有条不紊地拉开帷幕。

炸馓子与麻叶儿,这传统的美味,是新春必不可少的序曲。姥姥将面粉、鸡蛋、香麻油和井水精心调和,揉、擀、切一气呵成,薄如蝉翼的面片在姥爷烧热的油锅中瞬间欢腾,“滋滋”作响,恰似新春热烈的鼓点。不多时,那金黄酥脆的麻叶儿出锅,香气扑鼻,咬一口,“嘎吱”作响,香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,弥漫至整个童年的记忆长河。那是家的味道,是太和独有的新春符号。

腊月中旬,集市仿若一幅流动的民俗长卷,骤然热闹起来。我像一只欢快的雏燕,跟随姥姥姥爷穿梭于繁华市井之间。满目皆是新春的色彩与希望:春联似红海翻涌,映红了张张笑脸;窗花精雕细琢,剪出了生活的美满祥和;糖果五彩斑斓,甜透了心底的憧憬;玩具琳琅满目,唤起了童真的欢乐。姥姥用心挑选着年货,每一件皆是对新年的祈愿。姥爷递来的糖葫芦,那酸甜交织的味道,串起了童年幸福的片段,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珍宝。

腊月二十三,祭灶之礼庄重而神圣。姥姥将精心准备的糖果与糕点虔诚地摆放在灶台上,姥爷燃起袅袅香烛,口中念念有词,祈愿灶神庇佑家宅平安、岁岁丰饶。这一日,全家齐动手,用大扫除驱走旧岁的阴霾,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春的曙光,那是对新岁的尊重与期许,亦是太和人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与传承。

腊月二十八,厨房化作面点的艺术殿堂。姥姥、妈妈将面团赋予生命,变成白白胖胖的馒头与包子,一个个满怀希望地整齐排列着,无声诉说着新年的丰收盛景与富足祈愿。腾腾的热气中散发着浓郁的麦香,弥漫着家的温馨与新春的喜悦。

腊月二十九,庭院被过油的芬芳萦绕。糖糕、炸鱼块、炸丸子等美味纷纷登场,它们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,更是阖家团圆的象征。

除夕,是这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日子。晨曦微露,我便与姥爷一同张贴春联,那红红的纸张、墨香四溢的祝福,瞬间为家门披上了节日的盛装,喜庆的氛围满溢。晌午时分,姥姥的厨艺大展身手,红烧肉香气扑鼻,鱼汤鲜美醇厚,一桌丰盛的菜肴,汇聚着家的温暖与亲情的浓郁。午后,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,听姥爷讲述着往昔岁月,听姥姥对明年的期盼,听父母对我的希望。夜幕降临,春晚的欢声笑语与年夜饭的香气交织,一家人共享天伦,静候新年钟声敲响。那一刻,时光停驻,幸福满溢。

除夕夜,烟花盛放,火树银花照亮了整个村庄。孩童们兴奋地追逐着天上的烟花,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欢乐;老人们坐在摇椅上,面带微笑,目光中满是慈爱与安详,静静欣赏着这欢乐祥和的场景。一幅温馨的民俗画,就这样镌刻在岁月的长卷上,成为太和新年永恒的美好印记。

大年初一,鞭炮声划破黎明的寂静,唤醒沉睡的梦。我身着新衣,向姥姥姥爷拜年,接过那饱含祝福的红包,心中满是喜悦与感恩。我跟随长辈们走亲访友,一路上道不完的新春祝福,说不尽的家长里短,情谊在这声声祝福中愈发醇厚,亲情在这往来互动中愈发深沉。

如今,虽身处异地,但太和的新年,却如同一座心灵的灯塔,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视的精神宝藏。那些与姥姥姥爷共度的温馨时光,那些饱含着传统韵味与人间温情的年俗,早已成为我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每当新年的脚步渐近,我的心便如同归巢的倦鸟,迫不及待地飞向太和,飞向那个充满爱与温暖、承载着我童年梦想与纯真回忆的故乡,去重温那些岁月沉淀的美好,去追寻那份矢志不渝的初心与眷恋。

(作者单位:霍州煤电李雅庄矿)

责任编辑:贾文颖

版权声明   |   隐私与安全   |   常见问题解答   |   咨询 地址:中国·山西·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ICP备案序号:晋ICP备05008009号-3

乐竞体育 版权所有   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081号